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40    次浏览
来源:创业邦、南七道、羊城晚报等早些年,经常听到“我有朋友被骗去做传销”的故事,这些年传销看起来是越来越少了,但是其实是以一些新形式的骗局卷土而来,比如MMM,本文总结传销骗局最新最全的名单,供参考。最近发生的金融传销骗局新闻: 一、“一元购”的无底洞骗局:血本无归欲跳楼,超百亿人次上当! 近日“一群一元购”的用户聚集在网易北京研发中心大楼下面进行维权,更有人登上网易大楼的顶层天台想要跳楼,之后被警察劝阻。 因为你只需要花一元钱,就可以得到丰厚奖品,大到开走宝马、抢购手机,小到百元充值卡、加油票等等。“一元购”无非就是抓住了人们“不劳而获”的心态,拒绝小便宜,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,也是避免上当受骗的不二法则。 二、云在指尖:260万人缴费!涉案6.2亿! “云在指尖”是做什么的?只听名字很容易想到云计算,其实这是一家微商分销平台,名气还不小。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,湖北省咸宁市工商局发布公告称,“云在指尖”涉嫌传销一案已结案,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,没收违法所得3950余万元,并处以150万元罚款。微信方面也已将“云在指尖”相关公众账号封号。what?不是说好了可以月入10万、108天买奔驰、6个月买房的吗?!微商套路深,轻易不要信 ! 三、男学生借校园贷吞药自杀 女学生欠款被逼拍裸照!小郑是长春某大学的大一新生,通过校园内的借贷广告联系到对方,当天签了借款一万五的欠条,结果晚还6天,借贷公司称每天要付4500元的违约金,加上本金一共是4.2万。“这个公司有十多个打手,我去公司还钱的时候,直接把我扣住了,后来逼着我对象签了担保合同,才把我放出来……”小郑说,他实在筹不到钱了,因此不想活了。 还有女大学生欠款被逼拍裸照,卖初夜! 可怜这些大学女生除了一张裸照以外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了。借钱终究是要还的,不顾一切的高消费让犯罪乘虚而入。 传销骗局已盛行多年,正派的传销后来都改名为直销了。以下是由美国华侨报纸编辑总结的目前在中国非常流行的13大传销组织,美国的华人80%都接触过!国内超火!务必要提高警惕!1.万福会这是一种在加州洛杉矶刚刚兴起的虚拟货币。在短短3个月内吸纳会员多达13万,疯狂收取传销资金近20亿人民币的传销组织。发起人身在美国,但传销市场则主要中国大陆,内地骨干分子多大60余人。幸运的,8月8日,“万福币”发起人刘宁和其助理孟洋在台湾台北桃园机场落网,并被移交至中国公安部猎狐行动小组。 警方和刘宁(右二)、孟洋(左二)在机场 (内部知情人提供)万福币是2016年2月启动的虚拟货币投资项目,距今仅过去6个月。据调查,目前该项目在国内由北至南共有三个片区。每个片区设置一个项目负责人,每个人手下已发展几千投资人,投资额从5万到10万到几十万不等,而更令人迷惑的是,上述团队领导者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处于整体推广团队的第几层,只知道上面和下面“都有人”,而每一个投资人也都拥有发展下线的权利和机会。万福币的游戏规则是,会员级别分为星级、金级和钻级,每个级别共分五档:假设按照发展下线最低提成比例10%来算,如果一个下线投资1万元,那么将可以获得10000*(10%+10%)*70%,即1400元的收益。警方调查发现,刘宁正是通过这样很有诱惑力的奖金制度,鼓励会员大量发展下线。为收取、转移传销资金,刘宁安排孟某为其国内代理人,在深圳、重庆、贵阳、北京等地注册了13家“空壳公司”。4月27日,常德警方在查清“万福币”的运作模式、组织结构、资金流向后开始收网,先后抓获涉案骨干、代理人、网头60多人,查明传销金额近20亿元人民币!2.维卡币坑爹指数排行第一,钱有去无回。维卡币只不过是他们伪造出来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,声称维卡币背后有黄金做支持,只是行骗的手段之一。 在官网上的价格是会上涨的。之所以无数人认为它真的能赚钱,就是因为每天都看到有一个数字在往上涨,就跟看着自己的股票上涨一样,觉得自己赚到了。但实际上,不管它赚了多少,都一定不是你的,因为你无法顺利地卖掉自己的维卡币换成钱。维卡币官方会设置一个限制,每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取现的上限,超过这个上限你是拿不到现金的。 3.WV梦幻之旅鼎鼎大名的WV,就不用解释了吧?朋友圈传的最火的就是他了!玩商!一边玩,一边赚钱,天大的好事呀! 通过交入会费、拉人头、层层分红等金字塔营销模式发展会员。2015年4月24日,《长江商报》报道,“WV梦幻之旅”在中国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,没有营业设施,更没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,涉嫌传销。江西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也发布了特别警示称: “WV梦幻之旅”未取得我国旅游经营许可,通过入会费丶拉人头丶层层分红等金字塔营销模式发展会员,涉嫌网络传销诈骗,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。4.Nu Skin(如新)2014年1月15日、16日,《人民日报》连发两篇长文《看“如新”怎样编织谎言》、《再揭“如新”骗局:涉嫌传销、洗脑》。 3月24日,中国工商总局发布处理“如新”公司的处理情况:如新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、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,其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、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。上海市工商局对如新公司没收违法销售收入311.4万元丶罚款15万元。北京市工商局对如新公司处以没收违法销售收入136.8万元、罚款13万元的处罚。